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依靠支配地位抬高价格 上海港等涉嫌垄断被查

每经记者 周程程 每经编辑 贾运可

11月15日,国家发改委对上海港、天津港、青岛港、宁波舟山港等存在的,涉嫌违反《反垄断法》的行为进行了曝光。

调查中发现,港口普遍存在三方面问题:要求船公司使用本港下属企业提供的服务;收取远高于竞争性国际中转集装箱的装卸作业费;向交易对象附加强制服务、不竞争条款、忠诚条款等不合理交易条件。国家发改委指出,近日相关港口企业先后进行整改。其中,仅调降装卸作业费一项,每年可降低进出口物流成本约35亿元。

上海申赫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喆敏对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,港口企业出现垄断行为,一方面会造成航运公司承担更高的费用,直接造成航运公司效益减少,间接导致货物成本拉高,最终使整个社会成本提高。另一方面,将加大港口企业高管进行权力寻租的可能。

增加了实体经济的负担

2017年,全球经济回暖,带动集装箱货运需求走出低谷。数据显示,年初至9月末,港口货物吞吐量累计值同比增7.6%,2016年同期仅为2.2%。涉及到外贸集装箱业务,装卸作业费是港口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。例如,据天津港半年报显示,今年上半年装卸业务营业收入为26.42亿元,占营业总收入的38.89%。

不过,发改委指出,调查显示,有些港口的集装箱业务费用出现抬价情况。

港口运输的外贸集装箱分为两类:一种是以港口为出发地或者目的地的,可称之为本地集装箱;还有一种是在港口中转,换船运输至其他港口的,可称之为国际中转集装箱。从成本来看,国际中转集装箱由于装卸次数更多,成本相对高;本地集装箱的成本则相对较低。但令人意外的是,本地集装箱装卸的收费水平显著高于国际中转集装箱,中间的差距高达2~3倍。

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?调查显示,由于竞争环境和压力不同,很多沿海港口在两种集装箱装卸费用上,采取了不同的定价策略。国际中转集装箱虽然装卸成本高,但由于竞争较为激烈,很多沿海港口均制定了较低的价格。而对本地集装箱,港口面临的竞争约束较小,其收费水平显著高于国际中转集装箱。

调查认为,这种依靠市场支配地位抬高价格的做法,增加了实体经济的负担,涉嫌构成《反垄断法》禁止的不公平高价行为。